top of page
心理治療 (實證心理治療)

 

「實證心理治療」是指某心理治療是經過嚴謹的醫學研究方法(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隨機對照試驗) 驗證,並且此心理治療的成效被證實得到科學數據的支持。

 

1. 實證心理治療須會面多少次?

通常有效的實證心理治療須當事人每週或每兩週會面及學習,治療可由6節至20節不等,治療節數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處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及所定的目標。

 

2. 甚麼是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已被廣泛有效地應用於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上。認知行為治療已有超過300發表的研究報告證實其療效,是現今最多實證支持的心理治療。英國國家卓越衛生及護理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建議用CBT治療焦慮症、憂鬱症,及許多其他心理健康問題。認知行為治療的治療原則,是幫助當事人認識其心理困擾的原因與一些負面思想的關係,從而糾正一些扭曲的想法。此外,臨床心理學家會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當事人改變其思考方法和行為模式,從而改變其的情緒、生理及社交反應,最終讓當事人感到生活更美好。

 

3. 認知行為治療是實證心理治療嗎?

認知行為治療是最被廣為人知的一種實證心理治療,它是一種治療導向,當中包含很多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面對治療法、肌肉鬆弛法、認知架構療法、思想糾正法等),所以在治理不同的心理或精神病症時,治療師必須應用相對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才能達致較理想的療效。例如,「面對治療及反應預防法」是治療強迫症最有效的療法,「肌肉鬆弛法」能有效地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睡眠限制」及「刺激管控」則治療長期失眠最為有用。

 

4. 實證心理治療可應用在那些情緒疾病或精神障礙上?

 
情緒疾病與治療
1. 憂鬱症 (Depression)

憂鬱症是常見的心理障礙,全球約有15%的人患上這病症。憂鬱症最明顯的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及對過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其他症狀包括喪失食慾和/或體重減輕、或相反地暴飲暴食和體重增加、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煩躁不安、無價值感或內疚、絕望、思維或集中或決策困難。若身體不適症狀如頭痛、消化功能紊亂、慢性疼痛長久治療亦未有好轉時,其原因可能與病人的憂鬱症有關。嚴重的憂鬱症可能導致病人自殺或出現自殺的想法。上述症狀必須持續至少兩個星期才能被確診為憂鬱症。然而憂鬱症可分為輕度、中度或嚴重程度。 認知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的其一療法) 被視為治理不同嚴重程度憂鬱症病人之最有效方法。

 

2. 恐懼症 (Phobia)

恐懼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在西方約有7-9%的人患上這病症。患者對某些事物或情境會產生過度且不合理的恐懼。就算患者明知不會受到傷害,也無法控制自已的恐懼情緒。當面對恐懼的事物或情境時(如動物、升降機、打針及見血、高地方、乘坐飛機、密室等),患者的徵狀可以是流汗、顫抖、忽冷忽熱、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胸口翳悶或作痛、手腳麻痺或無知覺、作悶作嘔或胃部不適、頭昏眼花或昏倒、思維不清晰,感覺不真實,抽離或虛幻、窒息感 (並非不能呼吸或呼吸困難,而是感到好像窒息一般)、害怕將會死去、害怕失去控制、或失去理智,他們會有強烈逃避。恐懼症是其中一種痊癒率甚高的焦慮症,現時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行為治療。

 

3. 驚恐症(Panic Disorder)

驚恐症是焦慮病的一種,在香港約有3.9%的人患上這病症。驚恐症是指一個人突然間感到對身體的不適感覺,產生強烈的恐懼反應。驚恐症可說是對危險和恐懼的過敏反應,起初通常是有一次身體突然感到強烈不適,可能是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難、胸口痛、胃部不適、麻痺、頭暈等。而當事人開始對身體不適產生極度的恐懼時,便以為這表示真正的危險,例如認為暈倒會不省人事,可能會心臟病發,甚至暴斃。於是,當事人會自然特別留意自己的身體反應,特別敏感,這又會引發更多的恐慌發作,因為焦慮本身也可以引起這些生理的反應,增強身體的不適感覺,這些預期性的焦慮也就成了驚恐症的形成,造成惡性循環。驚恐症亦是一種痊癒率甚高的焦慮症,現時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治療及認知治療。

 

4. 社交焦慮症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社交焦慮症亦是焦慮症的一種。在香港約有3.2%的人患上這病症。患者面對社交情境或活動時,會感到極大的恐懼。社交焦慮症的徵狀可以包括:持續害怕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如必須與不熟悉的人相處,或可能被他人仔細查察,害怕自己將因為行為失當或顯露出焦慮徵狀而招致羞辱或困窘等) 。處於畏懼的社交情境時,幾乎必然會引發焦慮的生理反應。常見的社交焦慮情境可以是:

  • 害怕在公開的場合表演,例如演奏樂器、演說、比賽、受測試等。

  • 害怕在小組或會議裏發言,怕讓自己成為眾人的焦點。

  • 害怕在跟別人有分歧的時候,要表達不同的意見、不認同或不滿。

  • 害怕參加或主持社交活動。

  • 害怕公開吃喝,要在別人面前吃東西。

  • 害怕在商店、辦事處等場所與店員或職員交談和交涉。

  • 害怕在公共廁所站立小解(只是男患者)。

  • 害怕在電話中與人交談、與別人約會、被介紹給他人認識。

認知行為治療是現時社交焦慮症有效的治療方法。 

 

5.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廣泛性焦慮症(GAD)是焦慮病的一種,香港約5.4%的人患上這病症。GAD的主要特點是過度和難以控制擔心憂慮。擔憂的內容並不局限於某一特定的事情,而是普遍擔心的話題,可以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擔心的是一連串的消極的想法,涉及的主題在未來的威脅。患者會思想如何防止或避免危險。患者至少有3個以下症狀:煩躁不安,容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煩躁、肌肉緊張、睡眠障礙。肌肉緊張和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症狀。過度的焦慮和擔心,可能會發生由於某些疾病(如甲亢)所致,經常飲咖啡也能產生焦慮症狀,如煩躁不安,出汗,情緒激動和睡眠障礙。如果你患有過度焦慮或擔心,減少使用咖啡可能是明智的。元認知治療(metacognitive therapy)及認知行為治療是現時廣泛性焦慮症有效的治療方法。 

 

6.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強迫症(OCD)是焦慮病的一種,香港約1.1%的人患上這病症。患者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臨床表徵。患者明知強迫症状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剋制的反覆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強迫思想和行為的範圍很廣泛,部份強迫症患者的思想及行為具體表現如下:

  • 強迫洗潔:反覆多次洗手或洗物件,心中擺脫不了髒的想法,明知已洗乾淨,卻不能自制而非洗不可。

  • 強迫檢查:通常與強迫疑慮同時出現。患者對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覆檢查,如反覆檢查已鎖好的門窗,反覆核對已經寫好的賬單、信件或文稿等。

  • 強迫計數:不可控制地數台階、電線杆,做一定次數的某個動作,否則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數起。

  • 強迫排序:在日常活動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動作,如睡前要一定程序脫衣鞋並按固定的規律放置,否則感到不安,而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脫。

  • 強迫重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會重覆做一些行為,如行路要行前行後或行某種形式,或重覆將家具轉動,以為可以為家人避免危險,患者心知不需要如此做重覆行為,但不能控制。

  • 強迫儲物:患者會收集大量的「廢物」如舊報紙、雜誌、膠袋或水樽等,以致家居環境及安全出現問題。

  • 強迫思想:反覆思想一些擔心的意念(如我想殺死某人、我要侵犯某女仕) ,並用另一些意念重覆地代替這些「不該有」的思想,患者不能控制及感到困擾。

根據英國國家臨床優化研究的建議,「面對治療及反應制止」(Exposure with Response Prevention), 是認知行為治療的其一方法)是現時最有效治理強迫症的心理治療。

 

7. 創傷後壓力失調(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失調是焦慮症的一種,在美國約有2-9%的人患上這病症。當一個人親身經歷或目睹創傷性事件(如嚴重交通意外、戰爭、自然災害、虐待、嚴重事故和囚禁),他/她可能出現極度恐懼、無助及打擊。任何人經歷這些事件後都會有短期的焦慮或憂鬱,但創傷後壓力失調症的患者會在意識上不斷重復經歷該創傷性事件,並逃避與該事件有關的人、想法或情形,且有情緒過於激動的反應。患者的症狀大致分為三類:  

  • 重復回想起創傷的事件:這些回想可能與惡夢常出現並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困擾。當某些物件或情形勾起對創傷事件的回憶時,有些患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會有極大的痛苦。 

  • 逃避行為:患者會一直回避任何能勾起他們對創傷事件回憶的事物,如避免想到、感受到或談到該事件,或逃避令他們想起該事件的一切活動、地方或人物。 

  •  生理警覺度增加:該類症狀包括失眠或嗜睡、易怒、難以集中注意力、變得異常警覺和易受驚嚇。

認知行為治療為有效的治療,主要是幫助患者學習放鬆和應對的技巧,讓患者多接觸其所懼怕的情況,以助患者對該情況的敏感度減低。

 

8. 適應障礙 (Adjustment Disorder)

適應障礙是由於事件 (如工作、感情、個人健康、家人健康,或經濟問題等)的出現,患者感到無法適應面對或處理該壓力事件,情緒受到重大負面影響。患者可能是抗疫能力較低,或不懂處理逆境。適應障礙的徵狀可有以下三方面:

  • 焦慮徵狀:會驚、恐懼外出、出汗、手震、經常擔憂

  • 抑鬱徵狀:心情低落、失眠、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 混合型:上述兩者之結合

透過支援輔導及當壓力離開或處理後,其病情會自然消失。

 

9. 長期失眠 (Chronic Insomnia)

失睡治療專家也會將患失眠的時間長短分類。若只是一個星期內失眠一至三晚,此類為「暫時性失眠」;若失眠四晚,並持續兩至三個星期,此類為「短期失眠」,若每星期失眠三晚或以上,且情况持續四個星期,那就屬於「長期失眠」。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的分類,上述的「長期失眠」若並非由其他情緒病(如焦慮症或憂鬱症) 所導致時,此類失眠亦可以被介定為「原發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在醫學上,嚴格而言,失眠患者必須感到其失眠問題帶給他(她)困擾,或對生活(如工作、學習社交或生活質素) 造成負面的影響(如工作或學習專注力減少,或開車時渴睡等),那才會被診斷患上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換句話,若當事人雖「睡得不好」,但其生活質素與工作能力無受影響,那就算不患上失眠症。

 

「長期失眠」的起因可能開始時是與生活壓力有關,但之後的持續失眠往往是因為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及思想習慣所致,香港約有12%的成年人患有長期失眠。認知行為治療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評定為有效治療長期失眠的方法。

 

10. 性格障礙 (Personality Disorder)

「性格」包括個人的思想,情緒及行為模式。大部分人的性格是由先天遺傳及成長期經歷所形成的,若某些人部份的性格令他們難以控制其情緒和行為,並引致和別人相處有困難而出現困擾,他們可能患上性格障礙。在美國,大約有10%的人患上性格障礙。患者有常會同時患有其他心理及行為障礙(如抑鬱症問題等)。性格障礙可分為3大類10種型號:

  • 多疑類性格障礙: 它包含了偏執型(paranoid)、類精神分裂(schizoid)和分裂型(schizotypal) 性格障礙。

  • 情緒化衝動類性格障礙: 它包括了反社會型(antisocial)、情緒不穩定型(borderline)、 表演型(histrionic)和自戀型(narcissistic) 性格障礙。

  • 焦慮類性格障礙:可細分為強迫型(obsessive compulsive)、逃避型(avoidant)和依賴型(dependent) 性格障礙。患者較一般人容易患上各種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

現時治療性格障礙的實證心理治療包括圖式治療(Schema Therapy) 、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 及認知治療。

 

11. 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躁鬱症或躁狂抑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患者通常有不正常的情緒波動。

在「情緒高」時患者顯得極為亢奮或興高采烈,在「情緒低」時患者變得非常傷心,難以體驗到快樂。情緒高被稱為躁狂發作,而情緒低落被稱為抑鬱發作。發作也有輕微至嚴重之分類,對個人的思想、感覺、生理和行為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患者有不同模式的障礙。例如,有些患者一生只有一次躁狂發作,但卻有頻繁的抑鬱發作;有些可能有多次躁狂發作,抑鬱發作次數可能較少。躁鬱症的發病率佔人口約1%,經歷此疾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這種疾病影響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相若,首次發病年齡大約在20歲。發病狀態可分為:

  • 躁狂發作 (manic episode):這是一種情緒極端異常、高脹、欣喜及急躁的狀態。輕度躁狂(Hypomania)是較為溫和的急躁的狀態,通常較易受到控制,而不需要住院治療,患者仍可與現實與別人保持接觸。但是,輕度躁狂很容易並迅速轉為躁狂發作。

  • 抑鬱發作 (depressive episode):這是情緒顯著低落的狀態,其嚴重程度、持久性、持續時間和症狀可以區分為不同程度的抑鬱。

  • 混合發作 (mixed episode):混合發作是抑鬱和躁狂症狀幾乎同一段時間出現。患者經歷快速交替的情緒,如煩躁不安、興奮、悲傷,而且可能有失眠、躁動、幻覺和妄想、自殺思想等。

躁鬱症治療的首選方案為精神科治療,而心理治療則為其輔助治療方案。

 

 

12. 成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成人 ADHD)

ADHD 是一種神經生理及家族遺傳的疾病, 是一個頗普遍的兒童成長及發展問題,其徵狀主要是集中力不足及活動過度和衝動。香港約有5%的兒童患有此問題,而約65%的兒童及青少年的患者在成年期後繼續受這些徵狀影響。一些成人ADHD的徵狀包括:

  • 很容易就被外來刺激或不相關的想法分心;

  • 做出衝動的決定;

  • 感到很難停止活動或行為;

  • 在開始新事情或工作時,未能細心閱讀或聆聽有關指引;

  • 不能貫徹作出的承諾;

  • 感到很難按著正確的次序和程序完成事情;

  • 開車比別人快得多,或很難安靜地進行消閒活動;

  • 工作或消閒活動時,難以維持專注力;

  • 感到很難組織及計劃工作和活動。

成人ADHD可影響生活很多的領域,包括患者的工作、健康、友誼、家庭生活、甚至婚姻!治療成人 ADHD的首選治療方案是精神科治療。以往較少有關成人ADHD心理治療研究,然後,在2010年,有兩本國際權威的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各自刊載兩個不同醫學組織運用認知行為治療(CBT)有效地改善成人ADHD徵狀的醫療成果。

 

Depression
Phobia
Panic Disorder
Social Anxiety
GAD
OCD
PTSD
Adjustment Disorder
Chronic Insomnia
Personality Disorder
Bipolar
Adult ADHD

心理治療|焦慮症|抑鬱症|情緒病|香港心理學家|香港心理醫生|成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Adult ADHD|焦慮症治療|抑鬱症治療
Psychosis|Bipolar|PTSD|nsomnia|Eating Disorder|ADHD training|cogmed hong kong|Cogmed|Cogmed provider|臨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家|香港心理醫生介紹|心理医生|心理醫生介紹|香港心理輔導|心理輔導|心理治療|心理評估|焦慮症|抑鬱症|情緒病|兒童心理評估|智能評估|IQ test hong kong|讀寫障礙評估Dyslexia Test|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評估| Adult ADHD test|資優兒童評估|讀寫障礙測試|香港心理醫生介紹|adhd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特徵|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多动症評估治療

bottom of page